杠杆炒股票 优优绿能IPO:突击申请专利,高度依赖股东大客户,未上市业绩先变脸

杠杆炒股票 优优绿能IPO:突击申请专利,高度依赖股东大客户,未上市业绩先变脸

2025年3月11日杠杆炒股票,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优绿能”)创业板IPO申请注册生效。

优优绿能的IPO进程并不顺利。自2022年12月IPO申请材料获深交所正式受理后,优优绿能苦候近两年半终于等来一纸批文。虽然距离成功上市仅剩一步之遥,但其业绩高度依赖股东大客户ABB与万帮数字、研发能力薄弱、涉嫌过度融资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近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关联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无数资本蜂拥而至,上下游突击入股、做高业绩、推高估值等充满争议的行为屡见不鲜,但在充电模块产能过剩风险逐渐增加背景下,将一家质地并不突出的公司快速推动IPO,不仅起到了不良示范效应,也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负面冲击。

疑似股权换订单,业绩增长恐难持续

优优绿能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产销,主要产品为15KW、20KW、30KW和40KW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充电设施规模快速拔升,优优绿能业绩水涨船高,2019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实现0.99亿元、2.09亿元、4.31亿元、9.88亿元、13.76亿元;0.09亿元、0.26亿元、0.46元、1.96亿、2.68亿,在5年时间中,营收规模攀升超10倍,利润大幅跃升接近30倍。但好景不长,根据最新的招股书,2024年优优绿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6%至14.97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73%至2.56亿元。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降幅达19.35%-2.67%。不仅业绩高增速戛然而止,更与当前充电模块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形成鲜明反差。

业绩不振的核心问题在于外销市场的急剧萎缩。2023年开始,受欧美政府和企业放缓汽车电动化转型、北美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向NACS标准转变等情况的影响,优优绿能业绩增速就开始下降,2024年,受海外大客户ABB采购量大幅减少因素所致,当年外销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1.01%,对ABB的直接销售额下降超过一半。

值得注意是的,ABB不仅是其第二大客户,更持有优优绿能7.8%股份。2020年5月,优优绿能申报前夕,ABB以增资形式入股,采购额也从85.88万元涨至2022年的2.75亿元,占当期营收的27.84%;无独有偶,另一个大客户万帮数字则是在2018年入股优优绿能,完成入股后采购额从4.46万元飙升至2022年的1.93亿元。

引入大客户增资入股后业绩激增,不免令市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股权换订单”等特殊利益安排。事实上,在资本市场,大客户突击入股、做高业绩、推高估值的行为屡见不鲜,但这种“股东+客户”双重身份下的业绩飙升具有高度脆弱性。特别是在光伏、新能源一些热门赛道,一些企业为乘政策和行业红利成功上市,联合上下游急拉业绩、甚至丁吃卯粮、美化财务数据,一上市就业绩大变脸的情形频频出现,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对此,深交所也高度警惕。在两轮问询中,优优绿能在ABB、万帮数字入股后业绩成长合理性,是否存在通过向客户让渡股份从而获取更多商业利益或输送利益以及双边合作持续性的问题始终萦绕其中,但优优绿能滥用信息披露豁免权,拒绝披露单价对比数据,仅以“定价公允”、“与万帮数字、ABB的合作关系具有稳定性”等话术搪塞,令其可信性大打折扣。

外协加工超八成,五分之四专利突击申请

未上市业绩先变脸,优优绿能引发市场重重顾虑的原因不止于此。得益于ABB、万帮数字等股东大客户的帮衬,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业绩激增,似乎满足创业板的高成长性要求,但细究起来,其研发能力薄弱,市场长期竞争力仍显不足。

优优绿能研发人员数量也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75%、5.34%、4.99%、4.07%、5.75%、6.81%,不足同行均值历年11%左右的一半。特别是2019年,优优绿能研发费用仅766.85万元,与同行差距巨大。

在研发上如此吝惜,专利方面自然难占优势。截至申报前,优优绿能仅29项专利,其中10项发明专利均为报告期内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6项,仅6项是2019年之前申请,甚至连3项外观专利都是在报告期内申请。换而言之,该公司在启动上市前,仅“一种电源三相PFC的PCB板”、“一种电源DC-DC的PCB板”、“一种多路并联输入且多路串联输出的功率变换器”、“一种多路输入并联且多路输出并联的功率变换器”、“一种大电流大功率功率变换器”、“一种高频隔离大功率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这6项实用新型专利,剩余五分之四专利为报告期内突击申请。这在IPO企业中都极为罕见。而且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优优绿能产品超85%的工序交由外协厂商生产。

优优绿能发明专利情况(来源:招股说明书)

手握6项并无竞争优势的实用新型专利、超八成工序外协加工,竟能吸引万帮数字、ABB数千万的增资,其商业逻辑不符合常识。饶是如此,优优绿能在问询回复中仍言之凿凿的声称“二者通过对公司尽调了解到公司的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并充分认可公司的研发实力”、“二者对公司的股权投资主要基于公司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均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公司不存在通过以二者的股权投资换取与二者业务合作的情形”。该公司的这一回复恐难以说服市场。

较弱的研发能力也使优优绿能技术迭代滞后风险明显,同时产品溢价较低。报告期内公司15KW充电模块逐渐退出主要产品范围;20KW充电模块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随着竞争加剧,公司下调该款产品内外销价格;30KW与40KW充电模块逐渐成为优优绿能主要产品,2024年上半年销售占比分别为47.09%和41.35%。但其单价却在持续下滑,2023年两者分别下滑-3.77%、-6.96%,2024年上半年再度下滑-5.01%、-4.06%,竞争力不断削弱。若公司不能持续增强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持续下降风险。

募投项目必要性不足,涉嫌过度融资

此次冲击上市,优优绿能拟募集资金7亿元,其中2.73亿元拟投入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75亿元拟投入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1.6亿元。但上述募投项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却饱受诟病。

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是优优绿能拟投入额最高的项目。IPO募资加大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无可厚非,但细究该项目投入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在在募投必要性上,优优绿能列举的第一条理由竟为改善办公条件,提升公司形象。该项目建筑工程费投入竟高达1.63亿,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也接近2000万,约75%的募投费用在了场地建设和装修。换而言之,在完成场地购置、装修后,优优绿能实质性技术投入已经所剩无几。

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其第二大募投项目,主要为扩大产能。但优优绿能产能利用整体较低。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优优绿能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7.93%、40.17%、62.23%、80.41%、76.62%、67.98%,仅2022年产能利用率短暂超过80%,其余时间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始终存在大量产能闲置情况。

即便如此,在首版招股书中,优优绿能却堂而皇之的称“产能已处于较为饱和状态”。引发了深交所责问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总体较低,其原因、合理性,及判断“产能已处于较为饱和状态”的依据。最终优优绿能在招股说明书中删除“产能已处于较为饱和状态”的表述。

但优优绿能并未对该募投项目的募资额度进行调整。从行业来看,目前海外市场政策变动及国内同行扩产加剧竞争,优优绿能所处的充电模块市场正面临产能过剩风险;从自身来看,大客户ABB的订单支持日益下降;公司本身技术与产品优势并不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新客户恐怕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多重不利因素叠加,2023年后,优优绿能产能利用率滑落颓势已显,后续产能利用率或将加速回落,在此背景下,公司仍大肆扩产缺乏必要性。

“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也引发了市场的高度质疑,优优绿能本身也不缺钱,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已达6.45亿元,同时,公司在2023年还进行了3780万的分红,资金流非常宽裕已可以覆盖三个募投项目。不仅如此,优优绿能的资产负债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44.08%,处于较低水平。

整体来看,优优绿能拟通过IPO募资的扩产项目、研发中心买楼、补充流动资金,似乎都并无必要。2024年IPO新政出台,监管层明确提出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

对于优优绿能最终能否顺利发行上市杠杆炒股票,市鉴将持续关注!